茂名向海圖強,濱海發展集團受邀參加粵港澳海洋合作發展論壇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提出五個“更加注重”要求。
從傳統漁港到現代化漁港經濟區,茂名正以雷霆之勢崛起,開啟向海圖強新篇章。
訊:在近日舉辦的2025年粵港澳海洋合作發展論壇上,茂名濱海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茂名市海洋經濟發展的代表受邀參會。集團通過展板全面展示了茂名在海洋經濟建設中的創新實踐與豐碩成果。

10月15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海洋局)在廣州南沙聯合舉辦2025年粵港澳海洋合作發展論壇,主題為“共享藍色機遇,共建一流灣區”。茂名濱海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茂名市海洋經濟發展的代表受邀參會。

會議還設置了專題論壇和企業路演等環節。粵港澳三地政府代表、行業專家、企業及科研機構負責人圍繞船舶與海工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展開思想碰撞和深度交流。15個涉海企業代表對無人船舶、水下機器人、高端海工裝備、新型海洋能裝置、新型生物制品和藥物等前沿科技創新成果進行路演展示。與會嘉賓還參觀了科技創新成果和產業產品展區,展區集中展示了粵港澳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涉海企業的80個高技術船舶、儀器裝置和高端材料,全面介紹廣東省沿海14個城市和南沙區海洋發展亮點和合作成效。
01向海而興:茂名海洋經濟成效顯著
茂名濱海新區作為全市漁業核心區,擁有四千余艘涉漁船舶,承載著茂名80%的捕撈產能。
2024年,全區漁業總產值達超65億元,七項核心指標位居全省前列。
作為茂名海洋經濟建設的重要載體,茂名濱海發展集團深度融入茂名"百千萬工程",以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建設為抓手,以現代化海洋牧場開發為突破,推動海洋經濟從"傳統養殖"向"全鏈賦能"轉型,帶動約40億元資金投入海洋產業。

在文旅融合方面,西葛驛站作為濱海旅游亮點,在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吸引了約15萬人次游客,成為廣東濱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的一顆璀璨明珠。
02港區聯動:打造國家級漁港經濟區
博賀漁港經濟區的發展歷程在展板上得到充分展現。這個廣東省最大漁港和全國十大漁港之一,于2010年獲批國家級中心漁港,2023年6月成功入選國家級漁港經濟區試點。
茂名濱海發展集團緊扣"平安、智慧、綠色、產業、人文"五大漁港建設目標,以"港產城"融合為路徑,全力推進漁港經濟區建設的創新實踐。

以4億元上級資金為支點,成功推動16億元銀行貸款及20億元社會資本,累計帶動約40億元資金注入漁港經濟區,成為全國漁港經濟區融資創新的典型案例。
03牧漁耕海:構建現代化海洋牧場體系
在海洋資源開發方面,集團以"向深藍要空間"為目標,牽頭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成果。集團著力構建"淺海+深海"協同的養殖體系。
海洋牧場一期項目于2024年4月建成,布設60口深水網箱,配套陸基辦公基地、工作船艇及冷鏈設施,總投資約7250萬元,年產量2400噸,年產值近5500萬元,實現了茂名深遠海養殖"從0到1"的突破。

二期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針對大竹洲島南部98公頃海域,項目總投資2.5億元,建成后將新增水產品供應3300噸,年產值約8000萬元,項目計劃在2025年內投放60口重力式深水網箱及一座桁架式網箱,致力于打造華南規模領先的深遠海養殖基地。
04三產融合:釋放海洋經濟乘數效應
茂名濱海發展集團以"產業鏈思維"推動海洋產業從"單一養殖"向"三產融合"升級,實現"養殖有產量、加工有產值、文旅有增量"的良性循環。
通過聯動國家級漁港經濟區與海洋牧場,構建"養殖-加工-冷鏈-漁旅"全鏈條體系。在招商方面,集團聚焦水產養殖、食品加工等六大板塊精準招商,已簽署投資或框架協議8家,成功引進安佑集團、魚滿載、東港興等龍頭企業,累計拉動產業投資約10億元。
其中,廣東魚滿載擬建"亞洲最大沙丁魚罐頭基地",東港興將建設"集保鮮/急凍/普冷/深冷四位一體萬噸級智能冷庫",共同打造年產值超5億元的全產業鏈海洋產業集群。
面向未來,集團將繼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全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借助粵港澳海洋合作發展論壇這一重要平臺,茂名市通過展板展示,有效提升了在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圈的影響力,為融入大灣區海洋經濟協同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